本報1日訊(記者趙一諾)北京時間11月1日4時58分,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入駐中國空間站,與神舟二十號乘組勝利會師,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7次“太空會師”圓滿完成。記者從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獲悉,該校多項關鍵技術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硬核支撐。
任務成功的基石在于關鍵技術的可靠性與安全性。在此次任務及空間站常態(tài)化運行中,由哈工大聯(lián)合研制的問天艙小機械臂,將繼續(xù)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;為艙外航天服配套的關鍵部件,全力保障著航天員的生命安全。從攻克空間站交會對接難題,到應對空間碎片撞擊挑戰(zhàn),哈工大提供了多項關乎任務成敗的核心技術。
在地面由哈工大聯(lián)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——空間環(huán)境地面模擬裝置,作為此次任務的重要保障平臺,為相關部件與材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地面測試與驗證。這座被譽為“地面空間站”的設施,已成功支撐中國空間站、嫦娥六號等十余項國家重大航天工程,并與國內300多家單位合作,推動了2000多個國產宇航元器件的研發(fā)。
打造國之重器,培養(yǎng)杰出人才。哈工大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(yè)輸送了包括神舟十八號總設計師賈世錦、長征二號F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、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等在內的一大批領軍人物與中堅力量。一代代哈工大航天人正接續(xù)奮斗,以實際行動領命“航天第一校”尖兵重任,為航天強國建設貢獻力量。